昨天,在门户网站网易主办的第三届中国足球发展论坛上,一份经过半年多调查验证,纵跨2008年-2012年的中超经营数据显示,中超联赛这个商业产品亟须升级换代。中国足协副主席韦迪率领全体中层干部出席了本次论坛。
这份报告从中超球员、教练员的薪资;俱乐部经营收入;中超公司的收入;中超球迷概况和中超媒体价值等5个板块做了调查和评估。报告中引人注目的球员、教练员薪资支出比例方面,从2008年至2012年,中超俱乐部向球员支付薪金总额为27.5亿元,外援占总支出的43%,外援转会占用俱乐部年度资金量的80%以上。2012年,教练团队的薪酬占俱乐部总支出的10.84%,上一年度的数字是12.7%,其中外籍主教练的薪酬水平约为本土主教练的3-4倍。报告判断,中超俱乐部普遍的一个心态是:与其自己培养本土球员,不如花大价钱引进外援,这样见效快,但对中国足球并没有好处。
中超俱乐部只在2011年实现略有盈余,盈利达4900万元。报告称这个数字不真实,亏损才是真相。韦迪也表示:“中超不存在盈利的俱乐部。”占据中超俱乐部经营收入84%的广告开发环节上,报告发布者用“貌似商业广告,实则是政策性拨款、友情赞助,甚至是左手倒右手”来描述。
中超公司收入方面,中央电视台虽然恢复转播,但给中超公司的版权收益带来了更大痛苦,以英超为例,版权收益占据总收入的50%,而我们在这个项上几乎为0。韦迪随后表示:“如果有一天这个数字能达到30%,我就心满意足了。”
两项比较积极的方面是:经过统计学计算,中超联赛有购买力的忠实球迷约5000万人,毫无疑问,中超仍是最有影响力的体育赛事品牌。而且,每场1.76万人次的票房在亚洲遥遥领先。中超的媒体价值,报告经过计算得出的数字为10亿元,除非“央视封杀中超”的情形再次出现,否则中超的媒体价值数额比较固定。
报告发布者称,资本购买力的凶猛,和球迷消费能力提升缓慢,是个巨大矛盾。资本推手对中超的繁荣没有太大价值,对中国国家队、青少年培养没有帮助。不认为这种投资具有长久性,一旦完成了品牌传播,还需要不需要中超这个平台是个很大疑问。基于这些事实,认为中超这个产品存在大量缺陷和漏洞,不具备长远发展的属性,它的系统需要升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