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小长假将至,踏春出行成为不少消费者的首选。和往年选择自驾游不同,刘先生这次动了骑行的念头,“不仅低碳环保,而且锻炼了身体。”于是,时隔20年,已过不惑之年的刘先生再次走进了自行车市场。
店面少了 种类多了
“多年不关心,都不知道去哪里买自行车了。”在刘先生的印象里,自行车是京城各大商场必备的商品,如今却不见踪影,就连菜市口附近的自行车一条街也没有了以前的样子。 跟随刘先生购车的过程,记者发现,虽然作为代步工具,自行车渐渐淡出了我们的视线,但是它却以休闲运动消费品的新面貌重新占据市场。比如在北京市体育馆路不到500米的距离内就有三家销售自行车的店面,而且风格各异,既有品牌专卖店,也会自行车俱乐部。当然,专业的运动超市内,自行车也会在最显眼的位置。 “性质变了,以前买车是为了出行方便,现在买车都是为了锻炼身体。”刘先生告诉记者,现在的自行车无论是在设计还是色彩上都很时尚,而且科技含量也高出了很多。 记者在自行车专卖店发现,现在的自行车市场更加细分,主要有山地车、公路车和旅行车等多个种类,“尤其是这种‘死飞’(一种没有刹车配件的自行车)格外受年轻人的欢迎,玩‘死飞’在年轻人中间已经成为一种流行风尚。”一家自行车专卖店的负责人告诉记者,运动健康正在成为自行车消费的新主张,所以根据不同的骑行目的,消费者自然就会有不同的选择,而像刘先生为踏春而骑行,就可以选择折叠车或者公路车,若是为了旅行,则可以选择山地车等。
自行车变成了奢侈品?
刘先生最终选择了一辆折叠车,为的是能够放进后备箱,随时可以停车然后骑行,“这个小家伙可真不便宜啊,后备箱里就属它最贵!”原来刘先生买车花掉了1500元,远超出了他的预算,“以前几百元就能买辆名牌车,现在翻了几倍却买了一个不认识的牌子。” 记者在体育馆路一家自行车俱乐部了解到,传统的国内自行车生产商大多离开了人们的视线,而现在主导自行车市场的多以国外品牌为主,“不过他们的代工厂都在国内,浙江、广东比较集中。另外,台湾品牌在国内的市场份额也不小。”店内的负责人告诉记者,专业自行车的价格都很高,从千元到几万元不等,其中2000元左右的自行车比较畅销,“不少专业骑行者会选择组装车,那样成本更高,因为他们对于每个部件都有很高的要求,这也带动了自行车部件的热销。”据介绍,现在自行车的骑行寿命都比较长,但是一般半年会保养一次。
谁是自行车的消费主力军?
“消费群体也是一个不小的变化。”买到车的刘先生感慨道。作为代步工具,自行车在上个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达到了消费的极致。在那个物质不太丰富的年代里,自行车有着很广泛的消费群体。随着摩托车、汽车甚至电动车的风行,自行车消费市场日益萎缩。 如今,以休闲运动产品的面貌出现在市场上的自行车,正在成为身份的象征。记者在车行了解到,公务员、老板、成功人士正在成为自行车消费的主力军,“你看,这辆高达5000元的悍马自行车,是我们的畅销品,经常有单位来团购呢。”车行的负责人告诉记者,逢年过节,高端自行车团购也很火爆,不少公司会把自行车作为奖品送给员工。这也是为什么在很多购物网站上会出现转售自行车礼品券的原因。 “自行车代表着一种生活方式。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尤其是对于健康生活的追求,自行车市场一定会比当年更辉煌啊!”刘先生如是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