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体育媒体 体育赛事项目 队伍及运动员 招商发布 金牌专题推荐 全景项目快讯 赞助动态 体育产业营销

【奥运项目】 足球 | 篮球 | 排球 | 网球 | 体操 | 射击 | 击剑 | 手球 | 举重 | 柔道 | 拳击 | 摔跤 | 马术 | 田径 | 游泳 | 赛艇 | 帆船 | 冰球 | 滑冰 | 滑雪 | 自行车 | 乒乓球 | 羽毛球 | 曲棍球 | 跆拳道 | 皮划艇 | 高尔夫 | 蹦床 | 铁人三项 | 现代五项 | 艺术体操 | 垒球 | 棒球 | 沙滩排球 | 花样游泳 | 射箭 | 水球 | 跳水 | 马拉松
【非奥运项目】 | 汽车 | 武术 | 中国象棋 | 围棋 | 桥牌 | 轮滑 | 门球 | 信鸽 | 龙狮 | 台球 | 龙舟 | 登山 | 拔河 | 飞镖 | 毽球 | 掷球 | 健美 | 滑水 | 潜水 | 风筝 | 壁球 | 钓鱼 | 保龄球 | 健美操 | 摩托艇 | 国际象棋 | 摩托 | 体育舞蹈 | 极限运动 | 软式网球 | 电子竞技 | 幼儿体操 | 业余拳击 | 卡波埃拉 | 美式橄榄球 | 逆水划船赛 | 攀岩 | 泰拳 | 健美 | 技巧 | 高山自行车 | 定向 | 冲浪 | 冰上曲棍球 | | 综合 | 板球 | 马球 | 其他 | 攀冰 | 匹克球
【冬季奥运项目】 | 花样滑冰 | 滑板滑雪 | 雪车 | 自由式滑雪 | 北欧两项 | 滑雪 | 滑冰 | 速度滑雪 | 速度滑冰 | 跳台滑雪 | 高山滑雪 | 冬季两项 | 雪橇 | 越野滑雪 | 短道速滑 | 冰橇 | 冰壶
...更多>>
 当前位置:全景体育网 >>体育产业分析

体育消费:下一个万亿级市场蓝海

      从座无虚席的北京WTT大满贯赛场,到火爆全网的贵州“村BA”,一场场体育赛事正成为拉动内需的强劲引擎。就在刚刚过去不久的国庆假期,从南到北,一场场体育赛事点燃了民众参与热情。随着“为一场比赛,奔赴一座城”的旅游方式悄然兴起,体育赛事不再仅仅是竞技的舞台,更成为拉动消费、激活城市经济的重要引擎。今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释放体育消费潜力进一步推进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到2030年,体育产业总规模超过7万亿元,培育一批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体育企业和体育赛事。体育消费作为重要的改善型消费,在落实促消费、扩内需战略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中央财经大学教授王裕雄表示:“体育消费潜力巨大。由于在体育消费中,服务消费占比一直在提升,因此其增速应比体育用品消费更快”。

      国家政策层面,2024年10月以来,国务院办公厅先后出台《关于以冰雪运动高质量发展激发冰雪旅游活力的若干意见》、《关于释放体育消费潜力进一步推进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等多项政策文件。这些政策围绕巩固扩大“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成果、加快户外运动目的地建设、支持体育基础设施投融资、促进消费潜力释放等作出系统部署。在激发消费需求方面,政策鼓励各地因地制宜推出发放体育消费券、消费满减等优惠活动,工会会费可用于支持职工开展体育健身活动或观看赛事。同时,引导金融机构按照市场化原则对符合条件的户外运动企业加大信贷投放,通过“户外运动 活力山水”基金等支持开展户外运动相关活动,引导更多社会资本参与。针对体育消费中常见的预付消费保障等问题,政策还提出探索实行体育预付式消费资金托管模式,推广应用数字人民币智能合约预付资金管理方案,防范化解预付式消费风险。

     安徽省体育消费市场活力迸发,通过赛事引流、业态融合与政策激励,正成为拉动内需的新引擎。安徽省以政策规划为先导,积极推动体育赛事“进景区、街区、商圈”,成功将赛事“流量”转化为消费“增量”。全省去年举办各类赛事超千场,直接拉动消费逾20亿元。户外运动成为强劲增长点,计划到2027年产业总规模突破1500亿元。作为国家体育消费试点城市,合肥表现亮眼,其体育消费年均增速达11.2%。通过精准发放超3100万元健身消费券、完善“15分钟健身圈”等举措,有效激发了市场活力。

      在新疆,体育消费正通过“体育+”模式蓬勃发展,将赛事“流量”转化为消费“增量”。通过《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实施方案》等文件系统推动体育消费释放潜力。“兵超”联赛吸引超50万人次现场观赛,带动主办地商户营业额平均上涨50%;环塔拉力赛等赛事为沿线地区带来显著旅游收入。冰雪产业目标到2027年达1500亿元规模,阿勒泰地区上个雪季接待游客超1600万人次,旅游收入达148亿元。马产业同样活跃,昭苏县去年举办149场赛事,全产业链产值约14亿元。

      广东省体育相关负责人表示:广东省体育消费市场展现出强劲活力,其发展以科技赋能、赛事引流与产业深度融合为核心特征。作为经济大省,广东体育产业基础雄厚,消费增长势头迅猛,2025年一季度限额以上体育娱乐用品类消费同比大幅提升。目前,广东正紧抓2025年第十五届全运会机遇,通过深化“体育+文旅+科技”融合,持续推进赛事进景区、进商圈,着力打造“跟着赛事去旅行”等消费新场景,推动体育消费能级持续提升。

      科技赋能体育发展,数字体育新业态正在拓展消费的时空边界。政策鼓励开发智能健身装备、虚拟现实运动及在线健身课程。VR虚拟登山、骑行、潜水等沉浸式体验,以及“夜经济”下的夜间徒步、荧光骑行、星空露营等活动,正成为引领消费潮流的新业态。支持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技术在赛事活动领域的创新应用,鼓励开发提升观赛体验的智能体育产品和服务,拓宽观赛渠道,提高线下和线上的观赛体验。北京体育大学教授肖淑红认为,“村BA”的成功在于其将体育赛事与农产品展销、非遗展示、旅游推广融为一体,创造了1+1>2的价值效应。

在繁荣背后,赛事内容与运营模式的同质化等现象也逐渐显现。避免同质化竞争的关键,在于挖掘本地独特的文化与资源禀赋。肖淑红教授认为,实现从“网红”到“长红”的转型,需要解决四个关键问题:清晰的商业模式、完整的产业链、人才培养体系和无形的资产价值开发。“村BA”之所以成功,正源于其深厚的篮球传统与乡村文化根基。对于赛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体育总局体育经济司司长杨雪鸫表示,要深挖赛事与文化融合潜力,推出更多彰显中国风格的赛事文创、手办、数字藏品等。同时,促进赛事与旅游的深度融合,充分发挥“一日观赛,多日停留”特点,放大“票根经济”效应。

      随着“为一场比赛,奔赴一座城”成为新的旅游方式,城市与赛事的纽带愈发紧密。体育,这把多元融合、跨界交叉的“金钥匙”,正在打开万亿消费大市场。未来的体育消费,绝不只是简单的买卖关系,而是一种价值共创的过程:企业提供精彩内容,消费者回报参与热情,共同推动产业升级与城市发展,在构建“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发展格局,夯实中国经济发展基础,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增添体育动力



信息来源:体育学界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体育产业分析
经典案例分析
专家名家观点
体育营销理论
书籍情报信息
企业营销前瞻

媒体名称:全景体育网
在线QQ:457184151

联系电话:010-89505818
办公地址:北京通州万达广场A座10层
邮  编:101100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 体育网址大全 | 官方体育机构网站
 
全景体育小程序     全景体育公众号
© 2013-2025  全景体育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3957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