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营销就是以体育活动为载体来推广自己的产品和品牌的一种市场营销活动,是体育营销市场营销的一种手段.体育营销包括两个层面一是指将体育本身作为产品营销。从一支球队和它的运动员,到一场赛事、一次运动会,都可视为营销学意义上的产品,这个层面可以称之为“体育产业营销”。另一种是指运用营销学的原量,以体育赛事为载体而进行的非体育产品的推广和品牌传播等营销现象。比如我们在世界杯中所看到的赞助商的一切活动和身影,以及它们产品、品牌的巧妙展示等。我们通常所说的体育营销是指后一个层面。 通过对体育营销的定义可看出体育营销的两重含义:
一、体育营销的组成元素也既“体育三角形”,所有营销是建立在赞助方、体育项目和观众三者基础之上,缺任何一方都不能成其为成功的体育营销; 二、体育营销是围绕赞助而展开的,赞助(sponshorship)能将运动项目形象(event image)与企业品牌形象(brand image)有机结合起来;转移机制的起点是赞助,形成认知、产生兴趣、依恋、增强渴望、直至顾客购买,转移过程结束,运动项目内涵附着于品牌,而转移效果的强弱决定于调节变量既:运动项目与赞助企业的相似性、赞助级别、运动项目的频率及产品的复杂程度。 体育赞助的效果自然、易于被接受。体育赞助实质上是一种软广告,但是由于广告并不单独出现,因而商业性及功利性不像硬广告那么明显。 一、体育营销的特征 1、体育活动背后蕴涵商机
随着体育热潮的广泛传播,体育以观赏性、竞技性和游戏性的特点,成为体育营销全人类的主要盛典之一,也是最被广泛认同的人类活动。由此,产生的注意力经济和体育经济,深深影响着企业发展或品牌增值。很多的企业已深刻认识到体育营销塑造品牌的魔力,同时更清醒认识到体育活动背后蕴藏着无限商机。 2、它是公益性和公信力高的体育活动
体育是人类共同的事业,赞助体育或者进行其他形式组合的体育营销,其观众注意力、品牌渗透力和影响力,是其他类型的广告所不能达到的。传播效果易被接受。受众的排斥阻力相对弱一些,商业性及功利性不明显。同时,它可以激发个人情感依恋以及群体性和晕轮效应。 3、体育营销沟通面广、针对性强
在重大比赛现场,观众数量之多是其他事件营销所不能企及的;赛事直播,媒体受众更是广泛。体育本身就是一种世界性语言,它打破了信仰、文化、语言和种族等种种障碍,联结社会、企业与消费者的关系,因此非常有利于企业与目标对象进行有效的沟通,快速提升品牌价值,快速推进国际化品牌赛程及品牌国际化增值。 二、体育营销的优势 体育消费者倾向于将自己与体育联系在一起,创造了增强对相关赞助产品品牌忠诚度的机会;而体育营销恰恰以其特有的公益性、互动性和成本效益优势成为消费者和商家共同青睐的品牌传播方式。具体原因如下: 1、体育激发个人情感依恋,体育营销者能将企业及产品的品牌与比赛的兴奋、动力及感情联系在一起; 2、体育普遍吸引与磬透了生活的所有要素,能跨越文化、信仰、种族等障碍,如果你想找一种全世界共同的交流的语言,那肯定是体育,正是体育文化这种公平、平等和无边界的沟通功能,让体育营销圆了众多商家的品牌梦。 3、另一方面作为兼具媒体功能的体育赛事,由于赛事的群体普及程度、规格等级、吸引力不同,其传播的能力及商业投资价值就千差万别,作为参与投资的企业面对现实,如何从中发现价值,赢得回报,显得更加紧迫! 4、普通营销的一种重要趋势是从“广告型”营销的方向向“事业型”营销转变,这种转变可以树立企业的“道德”和“社会责任”的公益形象,而体育营销正迎合了这一趋势; 体育营销是依托于体育活动(赞助形式),将产品(或企业)与体育结合,把体育项目内涵赋予企业品牌,形成特有的企业识别、形象解码转移、品牌内化演绎的价值增值的系统工程。体育营销堪称21世纪最有效的市场推广工具之一, 是企业经营中的一种战略,各行各业已认同体育营销对达成商业目标的效用。 三、体育营销的对象 体育赞助沟通对象面广量大、有针对性。在重大比赛现场,观众动辄成体育营销书册千上万,媒体受众更是不计其数。即使一些地方性的赛事,只要组织得好,观众也会十分踊跃,因此非常有利于企业与目标对象进行有效的沟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体育营销最大的特点就是公益性。可以说,体育是人类共同的事业,赞助体育,进行体育营销的市场运作,其作用是普通广告无法相比的。 体育营销就是把企业的资源进行重新整合,将体育活动中体现的体育文化融入到企业产品中去,实现体育文化、品牌文化与企业文化三者的融合,从而引起消费者与企业的共鸣,在消费者心目中形成长期的特殊偏好,成为企业的一种竞争优势。 所以,从这个角度上讲,体育营销强调的是一种文化,真正执行体育营销的企业销售的不是产品,而是一种文化,一种与消费者针对体育产生共鸣的情感。体育营销对公司的品牌有非常好的促进作用,因为体育本身是有活力的,健康的,有竞争意识的,对于一个企业而言,非常需要这种理念跟它对接,这对品牌是非常好的帮助,同时,体育很容易让人联想到一个很形象的东西。 对于体育营销,要想获得预期的效果,必须有一个系统的规划,对体育营销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但是,做体育营销要强调一个关联性,中电电气的主导产品是电力变压器、太阳能电池片、绝缘材料等工业中间品,就像因特尔的芯片、杜邦德莱卡一样,使用者不直接参与购买决策,购买者对使用效果不是很在意。除了光伏产品80%外销,其他的很多产品决定了目前他们的主要精力只能放到国内,中电电气电力变压器、绝缘材料、微波仪表这些产品都是紧紧围绕着中国电气市场的,中国是全球有史以来发展最迅速的电力市场,所以对本次世界杯,他们与此相关的营销举措基本没有,也没针对某个细分产品而进行营销拉动。 四、体育营销的法则 体育营销,通过所赞助的体育活动来推广自己的品牌,这在全球市场,已与明星推广成为大众认同率最高的两大市场推广策略。但是,我们在体育营销时必须遵循“4-1”法则。 1、跳蚤法则
你想跳多高,就会跳多高。这作为企业品牌运作的观念,同样如此。一个好的品牌急需要进行提升知名度和美誉度,体育营销或许是最为直接和有效的。很多企业品牌都是通过体育营销来达到提升自身品牌知名度或美誉度的。
作为中国足球球迷望穿秋水而终于出线的中国足球队领军者米卢,虽然“非我族类”,作为一家在国内空调界还是个小角色但急于跳高的奥克斯,很好地把握住了这一机会,聘请米卢代言,使得“奥克斯”一跃成为空调界的新锐品牌。但是,作为国内服装界首屈一指的杉杉集团斥巨资聘请奥运冠军刘翔,却多少有些不伦不类。杉杉原本的高端西服品牌属性却使得消费者感觉有些别扭。 2、红线法则
体育营销的基本效用就是,为企业和消费者之间搭建一个真诚交流的文化平台,而这个搭建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红线,体育营销则必须通过把体育文化融入到品牌文化中,使消费者对企业品牌产生认同,这有别于企业为博取消费者的好感而采取的厂商主导式的传播,由此塑造出来的企业形象当然更能深入人心,不易动摇。否则单凭一次或几次的炒作,是很难将品牌的核心文化传递给消费者,并让消费者接受或认可的。我们的企业在这方面还需要进行系统、深入地学习和挖掘。 事实上,并不是每一家企业都适合做体育营销的,比如说微软赞助一家足球队,叫微软足球队,如果IBM赞助一家足球队,我们每天输给那家的话,那不是很难堪吗?所以基本上球队赞助,微软都不会做,包括代言人等,因为代言人还会有丑闻、绯闻等。同样是令国人振奋的刘翔,在为白沙集团做代言时,笔者总感觉有些别扭,仔细解析后,才发现白沙集团的“鹤舞白沙,我心飞翔”的广告语虽然与“刘翔”的“翔”字相吻合,并且有飞腾的味道。可是在白沙集团的广告里,一只白鹤轻妙曼舞的姿态,却怎么与刘翔“亚洲飞人”的形象吻合不起来。 3、南风法则
只有占领头脑,才会占有市场。这是体育营销必须融合于文化营销的关键所在。 北风和南风比威力,看谁能把行人身上的大衣脱掉。北风首先来一个冷风凛冽寒冷刺骨,结果行人为了抵御北风的侵袭,便把大衣裹得更紧了。南风则徐徐吹动,顿时风和日丽,行人因为觉得春暖上身,始而解开纽扣,继而脱掉大衣,南风获得了胜利。 农夫山泉参与矿泉水市场争夺战时,就已经面对着娃哈哈和乐百氏等几大巨头,农夫山泉通过赞助一分钱的“阳光工程”,通过一则公益广告:一群孩子在一起踢球、跳绳、比赛。画外音告诉我们:“您的一分钱我们是这样花的,2002年,农夫山泉阳光工程已为24个省的377所学校捐赠了5029028元的体育器材。您的一分钱,让20万孩子第一次感受到运动的快乐。”这些全民运动的体育营销,从打动消费者内心的温情着手,更能贴近普通百姓对于农夫山泉品牌的信任和肯定,从而拉升了农夫山泉在饮料行业里的高端品牌形象。 相应的,大红鹰在参与申奥活动中,不仅在宣扬一种新时代的精神,还在通过2008’奥运会在北京的举办,为全国人民传输一种胜利的姿态,一种胜利的信念,这就与大红鹰本身宣传的“新时代精神”到“胜利之鹰”的完美结合,从而为这一独特的白领群体与渴望胜利的心态相吻合,很好地传递大红鹰特有的品牌文化。 4、孔雀法则
孔雀总是为自己喜欢和爱美的人开屏。体育营销也必须定位于适合自己品牌属性的特定消费群体。 奥迪汽车品牌在中国参与体育营销时就强调“动感”(如A6广告语:更激情、更动感、更尊贵),使品牌与体育营销之间产生了一种必然联系,“动起来更精彩”,这拉近了奥体育营销迪品牌与体育赛事的距离。当然,奥迪赞助的都是顶级体育赛事或顶级明星,就如奥迪顶级品牌、顶级品质一样。 中国电信作为国内垄断性行业的电信运营商,赞助奥运会能够起到什么样的品牌效应和市场效应呢?据说,宁波贝发集团作为一家国内最大的制笔企业之一,搭乘奥运经济的吉祥物,这样的营销方式会使其生产的笔产生“运动起来”的特性么?如果说贝发集团作为名气不大的文具企业,想要提升自身品牌知名度来进行体育营销的话,还可以认为是一种短阶段有效营销手段。那么,联想作为国内最为知名的PC机和笔记本的制造商,却搭乘奥运机会,却着实有些让人摸不着头脑! 5、“4-1=0”法则
事实上,体育营销在一定程度上是文化营销的另外一种载体,体育营销也必须要遵循能够打动消费者和深入消费者情感深处的文化属性。而这一切,需要一个系统的品牌战略,我们如果疏忽了任何一个法则,往往会成为“零效应”。
可口可乐在去年的奥运会之前可口可乐起用新星刘翔和腾海滨时,不仅延续了原来的“要爽由自己”的品牌主题,把原来的娱乐明星的代言与体育营销有机结合起来,而且通过二人闪电般的夺金速度,当刘翔最终以12秒91年的成绩完成奥运会历史上的传奇,而腾海滨也在失礼之后重拾信心赢得一块体操金牌时,勾起每个人想要体验奥运激情的运动文化,从而与消费者自己主宰情感欲望和审美视觉的“爽”字呼应。 我们国内很多企业在体育营销上,往往缺乏系统的、全方位的营销策略,而是把体育本身作为事件营销的一种载体,对体育明星或者体育赛事进行直接的、单一的宣传和推广,缺少相关的品牌推广、促销方式、展览展示、广告投资、产品推介等系统工程。至今,凡是有关“体育赞助与广告投资”的论述,几乎全都集中在商家花费、采取方式与选择的体育赛事几方面,显少看到有关因为赞助、而实际获得了什么品牌经营与销售效果方面的系统分析,一些区域性的体育营销往往都归于“零效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