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体育用品业复苏还需创新发展路径 |
"中国体育用品业增加值在2013年首次超过2000亿,产业规模达到新的高度。"在刚刚结束的2014中国国际体育用品博览会上,《2013年中国体育用品产业发展白皮书》正式发布。 《白皮书》显示,经过积极调整,行业整体已经初步呈现一定回暖迹象,这体现在部分企业订单成绩回升以及体育用品上市企业近期财报业绩好转。 "但中国体育用品行业整体仍处于调整期",国家体育总局装备中心主任、中国体育用品业联合会副主席兼秘书长李桦在体博会期间表示,尽管中国体育用品业产业规模创造了新高,但从2011年开始,受制于成本快速上涨、库存规模扩大等问题,产值增速连续3年处于个位数水平。 这表明,曾经支持体育用品行业"黄金十年"的原有成长路径已无法再推动产业的跨越式发展,以创新为起点重新构建核心竞争力已经成为中国体育用品业现阶段发展面临的一大新课题。 转变增长方式 "创新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转变增长方式",体育营销专家、体博会高峰论坛负责人张庆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这就要求中国的本土体育品牌实现从粗放式到集约式发展的转变,回归到体育本质。 一个重要的体现就是,企业不仅要卖产品,还要卖服务。 在本届体博会上,专注于生产竞赛类体育器材的泰山体育产业集团带来了爱动科学健身云服务平台。该平台通过爱动科学健身馆、爱动家庭健身房、爱动健身手机客户端等终端,将管理部门、专业第三方服务商、老百姓结合成了有机的整体。 "看上去是一系列健身器材和体质监测设备的组合,其实是一套完善的智慧型全民健身解决方案。"据爱动首席技术官师丹玮介绍,该平台可以将老百姓盲目健身转变为在专家指导下进行的科学健身,将体质监测工作由被动式检测转变为主动式检测、全自动化采集、上传、统计、分析方式。 不只是泰山,包括英派斯、好家庭等在内的多个健身器材生厂商都实现了从卖产品到卖服务的转变。因为在健身器材生产商的大佬看来,健身已经转变为健康的问题。每个人的需求和身体状况是不一样的,所以提供个性化的健身服务解决方案非常重要。 "耐克将更多的人力物力用来做社区,做数据也是一样的道理。从卖产品到卖服务,这就是增长方式的转变。"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消费经济研究部副主任赵萍在体博会期间表示,中国今年的消费增长最主要的特征就是商品和服务要实现双轮驱动。 "我国社会零售品消费总额的1/4来自汽车,如今汽车被限制了,谁来填补呢?体育用品和体育服务无疑有巨大的增长空间。"赵萍看好中国体育用品业的后发优势。 而在张庆看来,除了从制造业到服务业的转变,对于中国体育用品业来说,要想实现增长方式的转变,还要实现从单一品牌向多品牌的转变。 无论是安踏收购FILA,进军高端体育消费市场;还是李宁进军户外,将Li-NingAdventure独立运营操作,"中国本土体育品牌已经开始了多品牌发展之路。企业通过结合自身优势和不足,进行资本并购,从而占据细分市场,实现利润增长。" 突围"没时间"和"没场地" 来自商务部的相关调查显示,影响我国体育消费的最主要原因的就是"没有时间",而紧随其后的就是"缺少场地"。 "创新也体现在对于体育消费的引导",在业内人士看来,通过科技创新,突围时间和场地的制约,成为中国体育用品业发展的必经之路。 在本届体博会上我们也看到了这样的尝试,"可拆卸"的笼式足球场地、"可移动"的篮球架解决了场地受限的问题;而通过引用大数据的健身模拟系统,则有效地控制和管理了人们的运动时间,从而激发人们的运动热情。 当然,"没时间"和"没场地"也可能是消费者的借口,这在某种程度上说明了人们的体育消费需求在升级。"他们已经不仅仅满足于休闲,而是对于体育用品的专业度有了更高的要求。"张庆说,引领消费,就要避免同质化竞争,走特色品牌话和科技化之路。 "这就要求企业加大研发的投入。"张庆指出,目前中国本土体育品牌研发投入太低,耐克和阿迪每年研发投入一般占据销售收入的5%,而本土研发投入最大的安踏也不过3%,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中国体育用品业的发展。 不要低估职业体育的价值 在本届体博会上的湖北体育展区,一尊李娜的蜡像吸引了无数观众驻足合影。 "李娜两次夺得大满贯,极大地促进了湖北网球运动的开展和普及,创造了巨大的市场需求。"来自湖北体育局的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湖北网球人口猛增,过去一年中有30万人次参与到各类网球活动中,同时全湖北省场地建设也逐年增加,从2009年的2000多片猛增到现在的2500片。假如一套网球装备的消费大概在千元左右,而每小时场地费算作50元,一般的网球爱好者每周锻炼两小时的话,那么他一年的花费也将超过5000元。 无独有偶,本届体博会另一个惹人关注的展区就是"绿茵无界"笼式足球展区。"我们目前在北京天坛东门推广的场地几乎每天都爆满。每周只是场地费的收入就近万元。"据该项目的负责人介绍,笼式足球之所以受欢迎,得益于足球是世界第一大运动,而世界杯的临近在一定程度上也刺激了消费需求。 "永远不要低估职业体育所创造的价值",张庆坦言,中国体育用品业全面复苏,需要企业苦练内功,加强创新,也需要外部环境的刺激和引导。耐克和阿迪为人们知晓,正是得益于欧美职业体育的发展。不论是企业赞助还是体育明星代言,这些体育周边及外围产业的发展,都要依赖于本土体育职业化的程度。 在业内人士看来,职业化、以体育竞技表演为核心的体育产业的发展,可以吸引更多的观众关注体育,企业也会有更多的资源,以及更大的动力愿意进行体育营销。 尽管如此,中国体育用品业从长远来看依然之得期待。"国外欧美发达国家体育产业在GDP中占有的比例很大,其中美国的数据是7%,而在中国仅为0.5%。从数据上看,中国体育产业具有后发优势,"国家体育总局体育器材装备中心副主任彭晓在体博会期间表示,在从行业调整阶段向复苏阶段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中国体育用品业洗牌力度将持续加大,集中度将进一步提高,会形成一批具有影响力的品牌,引领中国体育用品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作者:马敏) |
|
|
媒体名称:全景体育网 在线QQ:457184151 联系电话:010-89505818 办公地址:北京通州万达广场A座10层 邮 编:10110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