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江苏省昆山市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以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为总目标,以争创国家体育产业基地为总抓手,大力发展各项体育事业,加快壮大体育产业实力,全面推进经济转型升级,体育产业发展不断增速,创造了多项第一。
例如,2012年,昆山市体育产业实现产值185亿元,同比增长12.8%,占昆山GDP1.3%;今年1至6月份,全市体育产业总产值100.55亿,增加值20.11亿,增幅10.72%。2012年,昆山市体彩销售额达到5.51亿,连续两年位居全国县级城市第一,市场份额连年提升,体彩与福彩基本做到平分秋色,其中中国体彩史上第一大奖2.56亿元也花落昆山。以上几个数字足以说明,体育产业如今已成为昆山特色产业之一。
昆山,作为一个常住人口只有169万的县级市,为何能在体育事业和体育产业协调发展方面,走在了江苏甚至全国的前列,与昆山市委市政府高屋建瓴,深刻把握“体育基本现代化是以人的全面发展为基础的现代体育”的深刻内涵分不开。
在发展的过程中,昆山市体育局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角色。他们始终以“敢于争第一、勇于创唯一”的新昆山精神为动力,将以人为本作为整个体育事业的发展核心要素,将体育产业视为现代体育产业化进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深刻理解并处理好全民健身促进体育产业发展,体育产业发展反过来又服务于全民健身的相互关系,并将打造国家体育产业基地作为促进昆山体育产业提速大发展的一个重要契机。
为此,他们在率先实现体育基本现代化的各项指标量化中,如人均体育场地面积,10分钟健身圈建设等,以高出江苏的标准甚至是不断缩小与世界发达国家的差距来要求自己,挑战自己,大胆实践,大力投入。正是这种创新精神和超前理念,使昆山的群众体育和全民健身活动搞得如火如荼,特色彰显,想出了许多新点子,新思路,新举措。
例如,2009年昆山率先启动了体育产业统计单列工作;2010年率先成立了体育产业科,专人负责与企业进行沟通;2011年起设立每年600万元的体育产业引导资金,如今效果凸显,超过预期;近几年,体育局都出资组团,组织各类企业参加全国体博会、体育旅游博览会和体育文化博览会,帮助企业进行市场宣传推广,加强了与企业的联系,增进了了解,加深了感情,为进一步引导和扶持企业发展打下了基础。
2013年,由体育局牵头成立了有40个会员单位组成的昆山体育产业协会,开了全国县级城市的先河,通过这一平台建设,加强与企业间的相互联系,促进企业间交流合作,信息共享和人才交流等。2013年,还专门设立了昆山市体育产业联合展示馆,品牌集聚、成果展示,这在全国也属首创。
另外,昆山市体育局还将根据实际情况,转变思维方式,计划从明年开始,以市场推广置换赛事票房的模式,向市民提供免费观看体育赛事的体育服务,通过增加现场观众人数,提升比赛人气,扩大赛事现场宣传效应,以期达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的效果等等。可谓妙招连连,奇思不断。
可以相信,在“昆山精神”的激励下,昆山的国家体育产业基地建设将会创造更多的第一,必将赋予昆山体育现代化更多的内涵。他们的做法和经验,非常值得推广和借鉴。(中国体育报 杜文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