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中国国内第一次播放NBA片段。1986年,第一次出现正式的NBA比赛。当时,NBA娱乐公司为中央电视台邮寄了1985年湖人对阵凯尔特人总决赛第6场的比赛录像。比赛在央视转播后,引起了全国范围内的轰动。这是国人第一次看到世界上水平最高的篮球比赛。 1989年,时任NBA总裁的大卫-斯特恩怀揣NBA比赛的录像带,在北京顶着凛凛寒风,足足等待了一个多小时,才等到了负责采购的李壮。结果,双方仅用半个小时就达成了协议:斯特恩免费为央视提供NBA录像带,而央视需要做的,只是将它们播放出来——这是斯特恩让NBA走向中国的重要手段。 比赛录像中,乔丹、皮蓬、奥拉朱旺、斯托克顿等球星神乎其技的表演,让越来越多的球迷爱上了他们。随后的事情就变得顺理成章:1994年NBA全明星赛,央视首次进行现场直播。同年,央视还转播了首场总决赛——NBA开始在中国深入人心。 随着王治郅、巴特尔、姚明的陆续登陆,NBA的中国元素出现,对于NBA的中国营销市场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姚明当选NBA状元后,国内出现了更大的直播需求,央视每周的直播场次从1场,进而变成2场、3场、4场,但仍不足以满足国内球迷的胃口。除了央视,各地方台、网络媒体也加入到直播权的争夺中来。根据央视的统计,只要有姚明的比赛,央五的收视率很轻松就超过1%(通常超过0.5%就是个非常优秀的数据了)。要知道,NBA比赛通常在北京时间的上午进行,能有如此高的收视率几乎就是一个奇迹。有市场需求就能促成商机——NBA已经从中国赚取了大量的转播费用(具体费用是商业机密,并未公开)。 NBA作为商业运作的最成功案例之一,除了转播权之外,品牌授权和衍生品销售成为另外两大赚钱利器。品牌方面,20多家中国企业已经入驻NBA赛场。而NBA在中国市场的最大资源——球迷也呈现了几何数量级别的增长:有数据显示,中国15-24周岁的男性中,75%都是NBA球迷,国内NBA球迷的总量保守估计为1.5亿人。有了大量球迷作为保证,NBA的衍生品——球衣、球鞋、球星卡、纪念品等也不愁没有销路,各类NBA旗舰店如雨后春笋地在国内开出门店或网店。斯特恩表示,中国是NBA最大的海外市场,每年的利润额将有10%的提升,随着电视和数字版权的需求增加,未来,中国将为NBA带来每年1.5亿美元的纯利润。 从1982年算起,NBA与中国已经结缘30年。这30年来的风风雨雨,斯特恩最有发言权。如果没有他,就不会有NBA今日的成功,更不会让NBA在中国变得家喻户晓。在他即将卸任的时候,我们有理由向他表达最真心的谢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