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迅体育副总裁姚震彦认为,商业赛陷入低潮与赛事的收入结构单一不无关系。目前国内一场商业比赛的收入主要来源于赞助和票房,而国外还可以通过电视转播、纪念品销售等各种渠道来招商。目前中国内地的一场商业赛的总成本在3500万至4000万元人民币(出场费2500万元+其他费用1000万至1500万元)之间,甚至有时会达到5000万元或更高。对于主办方来说,这样一场比赛的成本支出无疑是巨大的。在收入方面,媒体版权可以忽略不计,只有靠票房与赞助商来支撑。( 刘闻超)
2004年那个夏天,当拥有罗纳尔迪尼奥的那支巴萨来到上海时,6000余人的上座率给了西甲巨人一记响亮的耳光,今年夏天之前,在与欧迅体育接洽来沪一事时,巴萨方面曾私下流露过对“昨日重现”的担忧,却没想市场的混乱使得宇宙队的二度沪上之旅中途夭折。
据一位业内人士透露,彼时欧迅方面给巴萨的报价为160万欧元:“我们的球迷看球,着眼点还是在于球队传统以及影响力,这一点不少欧陆豪门也逐渐认识到,他们也开始作必要的市场评估,遥想当年利物浦前往杭州也只是吸引到10000人观赛,球迷基础的培育就显得相当重要,豪门球队希望球场能够坐满。”就在双方即将达成协议之际,一家注册资金仅有不到三万元人民币的公司,却喊出了350万欧元的报价,并同时出具所谓政府担保函,在谈判同时进行招商,“换成是我,肯定也自己放弃自己了。”一位欧迅内部人士如此调侃当时的这份高额报价。遗憾的是,尽管最终巴萨将赛事承办权交给对方,然这家公司并未在合同期内支付全部款项,宇宙队来沪也最终告吹。
“热钱”出现,搅乱原有市场
巴萨来沪告吹的后续影响逐渐展开,欧陆豪门对与中国合作伙伴的要求逐渐增高,而报价也因诸如高达300万欧元的先例变得水涨船高:“中国企业要重建诚信,势必要走上一条较长的道路,商业比赛中‘热钱’的出现,搅乱了原有市场,这就造成典型的‘你不吃蛋糕,大家都吃不到’的尴尬局面,致使恶性循环。”
不少业内人士认为,中国商业赛之所以处于现在的艰难境地,各大俱乐部高昂的出场费难辞其咎。如今,像皇马、巴萨、曼联这样的顶级俱乐部出场费在200万至250万欧元之间,拜仁慕尼黑、米兰双雄、切尔西等俱乐部以150万至200万欧元的价格紧随其后——这还不包括机票、住宿、安保、推广等费用。
算起来,一场商业赛的总成本在3500万至4000万元人民币(出场费2500万元+其他费用1000万至1500万元)之间,甚至有时会达到5000万元或更高。对于主办方来说,这样一场比赛的成本支出无疑是巨大的。在收入方面,媒体版权可以忽略不计,只有靠票房与赞助商来支撑。以2009年意大利超级杯为例,红牛的赞助费是1000万元。这也就意味着,主办方要想不亏本,剩下的2500万元成本就只能通过票房来获取。这笔账算下来,每场比赛定价500元一张的门票,至少要卖掉5万张才能保本。
欧迅体育副总裁姚震彦认为,商业赛陷入低潮与赛事的收入结构单一不无关系。目前国内一场商业比赛的收入主要来源于赞助和票房,而国外还可以通过电视转播、纪念品销售等各种渠道来招商,诸如2011年意大利超级杯这样“1个晚上1个亿”的盛景,至少在未来几年内几无可能上演:“两支富有传统且拥有深厚球迷基础的球队,在鸟巢共同献演,那场比赛的票房卖到6700万元,而包厢票则达到1900万元,加之近2000万元的赞助……”那也是唯一一场让参与各方的利益得到满意保障的先例,据悉当时即使是中国足协方面,也“仅”得到了约40张球票,可见其火爆程度。
场租费成倍于中超
举办商业赛,体育场馆自然是其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之一,中超各队主场中,不少球队均“享受着”免场租的优厚待遇,除必要的安保费之外便再无其他,而上述这些则是商业赛的必需条件。类似上海这样一线城市的中超主场场租,通常在近十万元一场,而曼联来沪的同项数字则成双数倍上涨:“需要的内容和服务也各不相同,应该说这样的收费还是比较有理有据。以曼联与申花一战为例,上海体育场每年承接的活动上百场,加之地处繁华地段,更重要的是,我们的这些场馆属经营机构,而并非如香港政府大球场那般属政府旗下。相对而言,对体育场来说,做一场五月天演唱会的成本肯定没有足球那么高,但考虑到体育场馆的硬件情况,不可能完全脱离体育、尤其是足球赛事。”
除场租费之外,商业赛涉及的费用还有必要的市批费用,这其中又包括了竞赛费用,类似的赛事需要走足协审批,此外还有涉及使用场地同时的品牌推广费以及电视转播等:“一般而言,电视转播这一块上可以通过协商来争取到双方互利的满意效果,也不排除免除这项费用的可能。”值得一提的是,所有给予欧洲豪门的报价数均为税后价格,这也是为什么,相对来说欧洲球队来中国的价格,通常要比去其他地方的花费更多的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