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着电视节目《星跳水立方》的热播,奥运场馆与电视节目的结合成为新的契合点。在与《星跳水立方》节目的合作中,国家游泳中心(以下简称“水立方”)提供场地以及一系列配套的服务获得收入。北京国家游泳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杨奇勇也表示“收入不错”。这种与电视节目合作的方式,能否成为破解体育场馆再利用困局的新思路?体育场馆如何走出赛后运营的困境?
后奥运时代,体育场馆的经营不能仅仅局限在体育赛事这块市场上。杨奇勇表示,赛后“水立方”将场馆进行了创新性的使用:将一部分场馆改造成了嬉水乐园;持续开发奥运品质的游泳业务,在场馆内设立了全国游泳锻炼等级标准(北京)推广中心;主动挖掘市场内的大型演出和商业活动项目,培养具有影响力的驻场演出;建设公益文化展区等。这些突破性的功能延展,为赛后“水立方”的运营找到了新的方向。杨奇勇透露,“水立方”拟于7月建立游泳俱乐部。以“水立方”场馆为依托,整合目前的群众健身资源,建造智能化的会员服务系统。届时,“水立方”将会推出丰富的比赛、讲座、游泳培训等活动。此外,“水立方”还将根据实际情况,考虑在其他社区开俱乐部分店。至于经营模式,杨奇勇表示,模式会多样,或承包当地的游泳场馆,或直接合作,或单纯地输出管理。
国家体育场(以下简称“鸟巢”)相关负责人表示,奥运会之后,“鸟巢”开始发展自主品牌。已连续举办四届的“鸟巢欢乐冰雪季”每年吸引游客20万人。2012年,“鸟巢”推出了《鸟巢·吸引》驻场演出,首季15场演出共吸引10余万观众。“鸟巢”的子品牌,如鸟巢“奥林匹克文化之旅”、鸟巢“新商道”、鸟巢“公益”也都在迅速成长中。此外,“鸟巢”还在推进奥运博物馆、旅游汇和鸟巢文化创意交流中心等项目。
北京五棵松体育场馆运营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国今娇告诉北京商报记者,五棵松体育馆在对篮球公园的改建项目中,规划成立草根联赛,策划主题活动,举办青少年篮球梦想训练营,与其他品牌赛事合作等。业内人士表示,“鸟巢”、“水立方”、五棵松体育馆在经营上的多种尝试,使得场馆向多元化的经营方向发展,逐步形成场馆新的盈利增长点。
品牌作为体育场馆的无形资产,不仅能够为体育场馆带来高额利润,而且可以减少场馆的营销成本。奥运会之后,“水立方”、“鸟巢”以及五棵松体育馆都试图谋求新的发展思路。洽谈会、发布会、博览会以及各种赛事演出也开始陆续进入体育场馆。对此,杨奇勇表示,区别于其他场馆,奥运场馆具有形象、品牌以及服务三个方面的优势。“水立方”与《星跳水立方》节目的合作,实际上是奥运场馆与明星效应的品牌合作。作为奥运场馆,“水立方”的知名度、美誉度、品牌号召力,以及其中蕴含的休闲健身娱乐的元素是其与电视节目达成合作的契合点。
据了解,“水立方”在与《星跳水立方》的合作中,不仅扮演了场地提供方的角色,还为整个活动提供了完整的台前幕后服务。包括与场地相关的服务、大量的后备用房、电力照明、安全、保洁等相关环节的支持和保障。杨奇勇告诉北京商报记者,这些服务已经成为“水立方”租赁的标配。
国今娇表示,服务不仅体现在场地方面。在活动举办期间,五棵松除了协助搭建,还对主办方进行审批支持,这些软性的服务大大降低了主办方的成本。此外,五棵松体育馆还会将一些赞助资源提供给主办方,从而使得主办方的收入更加多元化。
(北京商报 季鹏洋 韩金萍) |